我院召开干部换届调整动员会
4. 孩童容易受錯誤及假訊息影響 基於孩童正處於發展中的階段,他們尚未擁有區分可靠、不可靠訊息的能力。
雖然講了一整季,可是到了季末,我還是要再為湖人說一次:「他們傷兵實在太多了。」 單論三大核心主力,LeBron James整季上場56場、Anthony Davis則只有40場,上陣最多的,是影響力最小的Russell Westbrook(78場)。
不過不得不說,本季Vogel在許多人員調度上,還是有值得改進之處。不可否認,湖人本季的失利與傷病有很大關係,導致始終無法以完整陣容出賽,可是,在許多應對上,卻也頻頻出現人為瑕疵。進攻端,五小之所以放棄禁區高度,原因不外乎就是因為小陣容可以用更快的搭配,去懲罰對手的輪轉。就以小球為例,上述我說的問題,難道教練團看不出來嗎?我不這麼認為,但他們還有什麼辦法?把Jordan再拉上先發?別傻了,根本不可能。諸如Ariza甚至是Reaves等人,都體驗過前一場出賽十幾分鐘,下一場就被DNP的尷尬處境
教練調度 在傷兵的影響下,湖人教練團在人員調度上的難度可說是大大增加。可要知道,勇士當初的小球之所以厲害,其關鍵完全不在「小」字,而是「快」、「幾動性高」、「配合完美」等等。從在法國留學起,記者總共經歷了三次大選,作為旁觀者,感受到了台法兩邊選戰氛圍的不同。
壞處自然就導致真正重要的討論被掩蓋。此外,候選人的海報必須依照一定尺寸,整齊貼在選委會架設的指定地點。情緒化的選民與候選者兩邊都存在,不同的只是社會的接受度與觀感。換言之,參與率比法國年輕選民驚人地高出近20個百分點。
法國許多學者指出,這是非常令人擔憂的趨勢。觀察台法選戰的有趣差異,或許能更了解彼此民主歷程與民情的不同。
例如與朋友聊到台灣宣傳車噪音時,他回應說:「這樣比較熱鬧,比較好玩啊。而這也反映在法國年輕族群的投票率上。法國投票表態多保留在私領域,台灣則不介意公開表態。根據Ipsos民調公司的數據,10日首輪投票18到24歲選民的棄票率為42%。
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另外,法國大選期間候選人的被報播比例是由媒體監管單位超嚴格把關,這也是相當令人欣賞的一點。台灣打選戰,總是熱鬧非凡,不僅各路候選人為了增加關注度而奇招百出,宣傳車、大聲公更是穿梭在大街小巷。旅居法國的台灣民眾Carrie就覺得自己身邊的法國同事都不太熱衷討論選舉,連是否投票也要考慮再三。
何蘿拉說,之前韓國瑜造勢大會上民眾揮舞或身穿國民黨旗,「好像韓國瑜是搖滾巨星一樣,這在法國是不可能發生的,在我們看來有點難以置信。壞處自然就導致真正重要的討論被掩蓋。
兩者選戰時的街景是完全不同樣貌。法國這個老牌民主國,視投票為理所當然,參與是公民職責,卻不熱衷。
例如與朋友聊到台灣宣傳車噪音時,他回應說:「這樣比較熱鬧,比較好玩啊。政治學者胡關(Olivier Rouquan)就憂心表示:「法國部分年輕選民已經與代議制民主脫離,不只是政黨和候選人,而是投票制度本身。Photo Credit: AP / 達志影像 除了街景樣貌外,台法選舉時的媒體樣貌(media landscape)也是大異其趣。而在法國,這次有12位候選人,政見各有重點,往不同方向發散,「在內容上,兩者難以對比。選戰政見焦點台法也是非常不同。」 若要問比較喜歡哪一邊? 如果能有乾淨的市容與媒體報導,搭配上和朋友去熱鬧滾滾造勢會場旁的小攤販邊吃美食、邊聽政見,這夢幻組合可不是棒極了? 新聞來源:特派專欄 台法選戰差異大 法國冷靜低調沒宣傳車滿街跑(中央社) 延伸閱讀 法國總統大選首輪結果:現任總統馬克宏、極右翼勒龐進入第二輪對決,左翼選民動向成關鍵 【國際大風吹】法國總統大選進入第二輪投票,馬克宏能連任嗎?如果勒龐當選會怎樣? 法國總統大選兩輪投票制,規則、優缺點解析一次看 法參議院報告:馬克宏任內與數家顧問公司簽24億歐元諮詢合約,「麥肯錫門」恐威脅連任之路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
法國投票表態多保留在私領域,台灣則不介意公開表態。」另一方面,法國已習於透過棄權來表達對候選人不滿,「而法國人也的確對很多事情都不太滿意」,她笑著說。
法國許多學者指出,這是非常令人擔憂的趨勢。而這也反映在法國年輕族群的投票率上。
」 法台民情與民主發展軌跡不同,選戰模式當然也會不同,各有優缺點。」也對,一件事總有不同角度,從這方面想,法國選戰對於選民而言,就「低調、冷靜」許多。
」 選舉氛圍只要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,未必有誰好誰壞。因為他們也知道,太過情緒化的表現選民通常不會買單。台灣選戰時的媒體如何包羅萬象,在台灣的選民都很清楚,除了中選會舉辦的政策辯論,不少政論節目大多還是娛樂化的走向,而各種候選人的花邊新聞選民也是信手捻來。駐台獨立記者何蘿拉(Alice Hérait)向中央社表示,台灣選舉時,如何看待國家是切分兩大候選人的關鍵議題,也就是統獨與認同。
台灣民主年輕、充滿能量,選民投入並積極動員。換言之,參與率比法國年輕選民驚人地高出近20個百分點。
情緒化的選民與候選者兩邊都存在,不同的只是社會的接受度與觀感。來自台灣且已取得法國籍的Yiping Wu分享了她的觀察,「在法國選舉是沒有布條這件事的」,台灣選前總會有各樣五顏六色的看板、口號,甚至汽車雨刷還會夾上宣傳單,「走在巴黎街上,你很難感覺到有總統選舉正在進行。
25至34歲的棄票率更是高達46%。觀察台法選戰的有趣差異,或許能更了解彼此民主歷程與民情的不同。
當然,選民對反對候選人海報的塗鴉或破壞力,還是不容小覷的。然而法國選戰相對低調,選民冷靜,巴黎市容沒因激烈選戰有太大改變,更沒有宣傳車滿街跑。何蘿拉說,法國大選的確相對冷靜,其中原因之一是「台灣是年輕民主,民眾會比較熱衷,渴望凸顯民主。蔡英文也有,但比較沒那麼嚴重。
根據Ipsos民調公司的數據,10日首輪投票18到24歲選民的棄票率為42%。從在法國留學起,記者總共經歷了三次大選,作為旁觀者,感受到了台法兩邊選戰氛圍的不同。
而這次大選,因為職責關係,可謂「從頭追到尾」,更深刻地體會兩邊的差距,以及背後可能反映出在執行民主上的差異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
監管單位會在不同時期根據不同規定計算每位候選人曝光時數,民營電視電台也不得違規。此外,何蘿拉提到很有趣的一點,就是相較於在公領域,法國人更熱衷在朋友間私下討論政治。